逻辑思维:为什么学习逻辑学
一切哲学问题经过分析都是语言问题,而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逻辑问题。——罗素,著名哲学家、逻辑学家,诺贝尔文学奖得主
我相信逻辑,比如说,有一个峡谷,所有的人都说过不去,那里是万丈深渊,但如果逻辑推论出那里应该有一座桥,我就会走过去。——张维迎,著名经济学家
作为首篇,逻辑思维固然很重要,但我们想谈谈做逻辑少年的初衷,这来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:你能记得年少时和自己的父亲做过的最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什么?

答案各异,而我所能想到的只有和父亲一起打小霸王坦克大战的场景。
已经成为父亲的我,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儿子,让他留下一些有意义的美好回忆呢?
从最早我们一起看BBC的纪录片、看化学史,读元素的科普读物、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...随着时间的推移,慢慢才了解到最想教给他的是一种思维上的训练,是在学校教育下所不能覆盖的逻辑。

而已年近不惑的我们自身又何曾考虑过逻辑学习呢?
最早接触逻辑,记得是初中时候在家里仓库中找到的一本旧书,其已经残破仅留了几页,泛黄的页面上写了一些诸如逆命题,否命题,矛盾律,同一律等字样,那时却觉得很有意思并读了起来,算是最早的逻辑学启蒙种子。
再次接触逻辑思维,却已经是在大二时期, 在一个夏天的自习教室中,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,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,或是灵智初开的念头,有一种迫切想要读下去的冲动,这便是幼芽培育时期吧。
最近接触逻辑学,却已是年近不惑,看了《简单的逻辑学》,《逻辑学导论》等书,听了混沌大学王东岳先生的《物演通论》讲座,觉得学习逻辑学已经晚了很多年,而自己所经历的各种考试、论文以及答辩,是在自己对于逻辑没有认知情况下所做的,想想会有多么可笑。
另一方面,我却对逻辑思维的教育也感到非常的忧虑。
从国内教育体制来看,目前逻辑仅有在初中时候的数学时期学过,没有系统的逻辑学学科,语文课上我们只是学过议论文的写法,论点,论据,论证,却没有相关的论证说明。
从东方文明到西方科学的历史变迁,从传统文化到哲科思维的演变,我们能够反思的是什么呢?我们学习的自然科学包括物理、化学、天文、地理,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,这些都是上层科学,而在其底层的是数学、语言学,哲学,更底层的则是逻辑学。我们学习先进的西方科学,却没有了解掌握最底层逻辑思维,了解古希腊先贤的逻辑思辨,相当于没有容器去装那些知识的水滴,仅摸到了湿润,却没有留存的根基。
为人父母的身份转换,让我们会关注子女教育,而教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或者财富是什么呢?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,持续的逻辑训练,我认为在儿童时期是非常有意义,而且是与当下大家在追逐学习大语文,英语等等的背景下的一个有益尝试。
趁孩子在年少时期学点逻辑学,做些逻辑训练,锻炼他们成为自主思想和独立思辨能力的人,这便是逻辑少年的初衷。
感谢您的浏览,欢迎关注并转发给需要的朋友。